农大首页 |

中心概况

历史沿革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历史沿革

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经历了中心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两个发展时期。

一、中心实验室的创立与发展(1979—1994)

1978年国家农业部统一发文提出要在高校成立中心实验室,是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可为本地域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的单位。1979年沈阳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应运而生。

中心实验室由沈阳农业大学基础部筹建,是基础部的下属部门,基础部负责人由当时的教务处处长鲁文杰兼任。

第一阶段:创建(1979-1985年)

这一阶段着力解决楼宇、师资、设备等问题。1979年,中心实验室成立初期,下设三个实验室,分别为电镜实验室、分析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环境要求,确定了中心实验室的设立地点,沈阳农业大学主楼东侧裙楼,共三层。

中心实验室初建,师资人员紧张,只有教师8人,经学校批准后的中心实验室岗位设置方案,电镜实验室2人,分析实验室3人,计算机实验室3人。根据各实验室专业情况,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各项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开展起来。

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初衷是通过运用先进的实验方法为社会做好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计算机相关的服务工作,并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实验分析类专业技术队伍,面对成立初期仪器设备匮乏的情况,中心实验室展开了艰难的先进仪器设备采购工作。

为做好仪器购置工作,中心实验室的教师团队开始到全国各地调研,根据农业部对中心实验室的建立指导方针与农产品安全的服务方向,团队主要考察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向、使用率等情况,并分别前往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参加技术培训。

根据当时高校可通过办理世界银行贷款购进设备的国家利好政策,分析实验室引进了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进口仪器设备;电镜实验室引进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两台进口大型仪器设备;计算机实验室引进了FACOM  M340中型计算机。

突破重重困难,1984年仪器终于购置到货,经过安装、验收、培训等步骤后,1985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但对于从未接触过大型仪器设备的同学们来说,这些仪器过于陌生,于是中心实验室启动了全校普及的宣讲工作,前往各系各专业介绍仪器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开设了中心实验室的第一门课程《仪器法》。没有教材,老师就采用图纸上墙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仪器原理,随着该课程的推进,仪器使用率逐渐提升,为校内各学科专业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第二阶段:发展(1986-1994年)

1986年中心实验室在土壤系开设了本科生选修课,1987年后,逐步在基础部、植保系开设本科生选修课,针对学生的专业和来源不同,逐步制定学生培养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等内容,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取得了一定经验。在教学中强调原理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是现代农业仪器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分析、食品仪器分析、现代饲料分析与技术,1988年后,在植保系应用化学专业开设了研究生必修课,课程名称是波谱学与色谱学、现代农业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同时配套实验课。

初设课程时,中心没有较为成熟的教材,编写教材成为中心的重点工作,中心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案,在教材内容与农产品、食品运用实际相结合上做了深入的探索。到1991年秋,教材已经完备,此后,每学期都对教材进行修改,不断提高教材质量,特别是周艳明老师编写的《现代农业仪器分析》教材被多所院校采用,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好评。

1991年6月,中心实验室通过了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CMA),是全国农业院校中第一个通过资质认证的实验室。几年后,随着沈阳农业大学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发展及校内外对检验检测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心实验室不断扩大成长,1994年计算机实验室从中心实验室剥离,分析、电镜两个实验室正式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二、分析测试中心的组建与发展(1994至今)

1994年组建的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测试机构。分析测试中心组建后,大型仪器配置进一步提高,人员趋于稳定,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和科研工作步入正轨。1994年后,分析测试中心开始培养研究生,涉及生物、植保、环境、食品四个专业。

CMA资质认证证书的取得是对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在农产品、环境、食品等专业检测的肯定,自此,分析测试中心开始承担省部级的质量检测项目,承担的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测定项目、肉食鸡中克球酚含量的测定项目,胶囊中铬的测定项目,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重要质检报告。同时,教师的社会活动增多,许多教师是行业学会组织的成员或骨干领导,他们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和调查报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检验检测资质认证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3年、2016年、2022年七次通过辽宁省技术监督局复认。

2019年10月,分析测试中心获得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颁发的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证书。2022年6月,分析测试中心获得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资格。

进入21世纪,分析测试中心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师队伍基本完成了新老交替,年轻一代教师已经成长起来,成为分析测试中心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多数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观念新,视野开阔。分析测试中心现有人员1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6人。技术人员的专业背景覆盖了化学、食品、土壤、生物化学、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等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领域。

2013年,分析测试中心已经配备有近200台仪器设备,原场地出现了容积困难的问题,因此同年8月分析测试中心整体搬迁至新址(原经管学院),实验室面积960平方米。

搬迁后更新了机构组织情况,下设1个办公室和3个检测室(光谱分析室、色谱分析室、电子显微镜室),实现更科学规范的管理,至今配备有226台件分析测试仪器,包括各种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电子显微仪器等,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  

分析测试中心为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现代农业仪器分析、色谱学与波谱学、现代分析技术、仪器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标准、农药残留分析、现代饲料分析等10余门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

分析测试中心承担了国家标准、农业部颁标准检测方法等研究项目,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等课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实验室实行开放共享管理,为本校各院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科研协作,并进行分析技术咨询和培训。在对外服务方面,开展农产品、食品、肥料、饲料、土壤、环境等方面的检测分析。    

近年来,分析测试中平均每年承担校内各类课题测试任务100余项,每年提供实验数据上万个,照片近千张。测试样品来自全校13个学院,涵盖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此外,平均每年承担校外委托检测项目50项。

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测试中心的前辈们在创建、服务、育人工作中,功勋卓著,鲁文杰、牛森、周艳明等老一辈知名专家所倡导形成的勤奋开拓的精神,正在被发扬光大,一批基础扎实、技术严谨的中青年骨干辛勤工作在服务第一线,成为分析测试中心发展的中坚力量。分析测试中心的后来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承前启后,用他们的积极创新智慧、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意志迎接着新的挑战。


历届负责人一览

1979年3月-1986年9月     主任:鲁文杰(基础部主任)

1986年10月-1988年12月   主任:鲁文杰(基础部主任)     副主任:董志清(基础部副主任)

1989年1月-1993年11月    主任:房德纯(基础部主任)     副主任:董志清(基础部副主任)

1993年12月-1997年9月    主任:房德纯(基础部主任)     副主任:牛森(基础部副主任)

1997年10月-2005年2月    主任:牛森      

2005年3月-2008年2月     主任:周艳明

2008年3月-2009年11月    主任:周艳明    副主任:刘鸣达

2009年12月-2011年5月    主任:黄瑞冬    副主任:刘鸣达

2011年6月-2016年2月     主任:刘鸣达    副主任:李亮亮

2016年3月-2018年4月     主任:林凤      副主任:李亮亮

2018年5月-2023年9月   主任:张志宏    副主任:李亮亮

2023年10月至今      主任:唐亮      副主任:李亮亮






Copyright © fxcszx.sy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1374号  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